•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物专访 >
  • 返回

    巧手金扳良匠心——访著名汽车维修专家魏俊强

  • 时间:2019-05-21
  • 来源:产品安全与召回
  •  

    如果说,工匠精神正成为当代中国的品质追求,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虽然行业千差万别,但每个人都希望努力成为自己工作中的“匠人”。而“匠人”,自然就是心无旁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断磨炼自己的技能,享受专注工作带来的内心宁静。可当人人言必谈工匠精神之时,却发现“匠人”易得,“匠心”难修。

    “匠人”需要以“技”傍身,更需要以“心”养“技”。修颗“匠心”,要摆脱急功近利的心态,对待工作不懈不怠、严谨认真,追求细节,追求品质,从工作中体会工作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有人说,中国正处于一个工匠精神缺失的时代。其实不然,在汽车维修行业,就有这样一位堪称“良匠”的大师级人物,他就是北京祥龙博瑞汽车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魏俊强。

    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市十大能工巧匠、首都楷模等诸多荣誉称号的魏俊强,被身边的人亲切地称为“魏工”。作为汽车维修行业最有影响力的大咖之一,魏俊强的名字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他另一个身份——汽车三包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也许就没有那么引人关注了。八月初的北京,正值夏末,酷热的天气终于有了些许清凉,让“魏工”看上去那么神清气爽,也让记者有幸采访了这位“良匠”大师,与他聊聊关于汽车三包、汽车召回和汽车维修信息公开那些事。

    汽车三包有利于规范市场

    《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以下简称汽车三包规定)实际上是继其他机电产品、家用电器产品后,最大产品的三包服务。“不像其他电器的总成很少,汽车是由许多零部件和总成装配而成的。所以汽车三包规定经过十多年的研究讨论才最终推出,就是因为太复杂了。”在魏俊强看来,实施汽车三包的主要目的就是规范汽车市场,以及提供一个可以有效解决质量争议的方案。“汽车三包规定开始实施之后,又接连推出了很多解释,因为它包括使用者、销售者、制造者多方责任,需要规范得很清楚,大家在实施过程中才有依据。”

    自2013年10月1日汽车三包规定正式实施以来,近3年汽车市场可以说过渡很平稳,市场的规范程度也进一步得到提高。魏俊强向记者介绍,在汽车三包规定实施之前,最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是遇到较严重的质量问题消费者迟迟不能退换车,二是消费者过度维权的问题让商家也犯难。“过去不仅有医闹,还有车闹。由于质量争议的解决方案没有统一标准,所以过去可以看到很多堵商家大门的、挂横幅的、把车推马路上游行的、砸车的这类报道,但是近3年来这些事情已经很少了。因为有了共同的标准,大家解决起来有了法律法规依据,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虽然大部分汽车企业和消费者都对汽车三包规定给予了认可,但公众预期的成功退换车案例少之又少,这其实是很正常的。”魏俊强认为,汽车三包规定实施以前,公众可能预期会有很多退换车案例,但由于汽车三包规定的退换车条件比较精确,以及汽车重复出现的质量问题,也就是核心的质量问题毕竟较少,所以退换车的几率占的比重也少之又少。

    实际在这近3年当中,汽车企业对三包比较重视,都准备了比较齐全的预案,很多较小的质量问题都被迅速处理了。因此,关于汽车产品质量的纠纷案例也越来越少,媒体报道的机会也随之而少。

    三包提高服务标准与产品质量

    汽车三包规定的实施,主要提高了汽车产品的售后服务标准。过去在没有汽车三包规定的时候,各个汽车企业都有自己的售后服务承诺,如质保期2年6万公里、2年10万公里,甚至有承诺5年的。汽车三包规定实施以后,明确了家用汽车产品的三包有效期不低于2年或者5万公里,包修期不低于3年或者6万公里(均以先到者为准)。

    “这等于给各个汽车企业提出了一个公共要求,就是你不能低于这个标准。”谈及此处,魏俊强加重了语气,“有些汽车企业为了迎合自己的品牌定位,有自己的特色,会提出高于三包规定的售后服务承诺,甚至比三包的某些最低服务标准高得多。这种高于国家标准的售后服务承诺所带来的品牌效益,会带给企业很大的利益。”

    汽车三包规定不仅提高了售后服务标准,还让国产汽车的产品质量得到提升。汽车三包规定的实施,让汽车企业提高了质量管控工作,促使汽车产品质量得到整体进步,市场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过去进口汽车到了中国,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往往降低了某些产品标准。现在很多国产汽车都提高了自身产品质量,也让进口车商不敢再轻易降低产品品质了。

    对汽车三包规定的建议

    “大家一说就把汽车分为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实际上所谓新能源汽车也在汽车三包规定的范畴之内,只是一些总成的形式不同,我觉得新能源汽车应该和传统燃油车同等待遇。”据魏俊强介绍,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出现的问题会比较多一些,这在推广新能源汽车三包规定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解释。不过,汽车三包规定已经囊括了新能源汽车,可能只是出现需要把发动机总成改成动力总成这样的名称变化,但哪些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还需要一些细则和解释。

    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通过汽车三包规定近3年的实施,已经很清楚新能源汽车三包的范围、内容,应该在新车销售过程中给消费者一些明细。虽然大部分消费者都知道了汽车三包规定,但往往很多消费者都是等到出了质量问题以后,才去查阅了解汽车三包规定,所以各个汽车企业都应该加大宣传力度。

    “现在不光是乐视,包括阿里巴巴,都已经进军汽车领域了。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随着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的加入,以后汽车三包规定可能牵扯到的技术条件会更加复杂,不只是硬件的质量问题,包括汽车互联网车载系统的问题,更多的来源于系统、病毒等软件问题。我觉得今后汽车三包规定要增加软件这块儿关于车载互联网的细则解释。”魏俊强对记者谈到了他对未来汽车三包的担忧。

    当然,经历了近3年的实施,汽车三包规定中的一些内容还需要调整和修订。虽然公众已经逐渐开始接受,但还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对三包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包括一些处理的流程、消费者在处理过程中享有的权利等还需进一步的宣传。

    近年来国内汽车召回逐渐成熟

    2013年至2015年,我国汽车召回数量已经连续3年超过500万辆,而仅在今年上半年,我国的汽车召回数量就已经超过了500万辆。对此,魏俊强说起了他对汽车召回的看法:“汽车召回给我两方面感觉。第一,汽车企业主动召回就是企业在一些产品设计,以及品质检测的过程中发现缺陷问题,为防止进一步的隐患而主动进行的召回。这是由于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上像环保啊这些新要求的原因。第二,消费者对汽车安全要求越来越清晰了,反映出的问题比较明确,过去因为反映问题不明确是无法召回的,召回的都是一些明确的安全隐患。所以企业用主动召回的方式,来解决消费者对于产品安全的质疑,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解决方案。”

    近年来,虽然很多知名汽车品牌都实施了大规模召回,但实际上这些召回并未影响该品牌汽车的销量。在魏俊强看来,这表明对于汽车召回,消费者更看重的是企业对用户的关注和关心。由于这两年汽车相关标准的提高或标准的更新,汽车企业实施的召回越来越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消费者对于这样的召回也是理解的。一些知名品牌召回的数量很大,并不代表其汽车产品质量的差异性,而是代表这个企业的责任感强。所以主动召回并不意味着品牌声誉会下降,反而会给这些勇于负责任的品牌带来提升。过去一提起汽车召回,消费者就会联想到产品质量差,这种情况通过近年来的大力宣传,终于让消费者正确理解了汽车召回,企业也敢主动、大胆地召回了,这是近年来国内汽车召回逐渐成熟的表现。

    “我觉得企业在召回的过程中,自身并没有较多的宣传召回,这让一些新购车的消费者对汽车召回一头雾水,不能清楚地认识到企业对消费者负责任的态度。企业应该适当的在媒体上进行汽车召回的宣传,这样对自己品牌的社会责任也会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对于完善我国的汽车召回制度,魏俊强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现在的召回制度还不是很健全,毕竟企业自我召回占到了基数的90%左右,也没有一例责令召回。我建议应从企业自我召回转换到社会监督召回,这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对车辆的安全、需要召回的内容进行确认。现在因为企业不同、召回的内容不同,所以召回的轻重度也完全不一样,没有一个严格的召回标准。如果整个社会都积极监督召回的话,那可能对国产和进口品牌都是一种强大的约束。”

    对汽车维修信息公开的看法

    “《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的实施,对汽车维修企业尤其是社会综合性的汽车维修企业是个利好。”魏俊强表示,目前社会综合性维修企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维修人员技术水平较低,未受过正规系统地维修技术培训;不掌握车辆维修技术信息;无法从正规渠道获取车辆配件等。维修信息公开后一定程度的解决了这些问题,但消费者是否认可综合性维修企业,维修企业相应的维修技术服务水平能否得到有效提高、维修车辆的安全能否得到有效保障仍属未知。

    “对汽车主机厂来说,现在的内容很多,虽然信息公开了,但是还没有拿出一个标准来,到底公开什么不公开什么,这块儿大家一直在讨论。对于维修信息公开的范围,公开的成本费用等问题,现在也一直没有讨论出一个合适的结果。”据魏俊强介绍,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分为三方面内容:一是车辆维修技术手册,即车辆维修的基础性技术信息;二是维修技术通报,即4S店在车辆维修过程中汇总的实用维修经验,由主机厂定期公布并开展技术人员二次培训,是维修技术手册的补充部分;三是车辆维修的关键性技术信息,包括车辆故障诊断技术、车辆电控系统编程信息、电脑调试匹配技术等。

    关键性技术信息有可能涉及商业机密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尤其在责任和公开安全这方面也还没有政策,如防盗系统是否公开,以及公开的方式,一旦公开以后会给车辆安全造成威胁。“尽管《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已经正式实施,信息公开的‘程度’如何把握却仍处于争论之中。可以说,大家还没有真正看到公开的维修信息。”魏俊强最后认真地说到。

    采访的最后,魏俊强想通过本刊表达长久以来对汽车维修行业的感悟:

    “汽车维修行业在中国快速发展也就是近20年的时间,我在这个行业干了35年。前15年还慢慢悠悠的,这20年感觉汽车发展速度真的太快了,汽车新技术的进步更是日新月异。我们作为维修企业能在行业中站住脚,第一我认为是要适应市场变化,这是最主要的,适应就活不适应就死了。第二我认为维修企业永远是围绕着产品发展的,不像生产企业可以创新,维修企业想要做好更多的是要研究如何贴近消费者,不管是4S店还是综合性维修企业,包括汽车主机厂,最终服务的都是消费者,所以贴近消费者是我们永远的服务宗旨之一。”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