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产造假丑闻又添一桩。
据法新社消息,日产(Nissan)于当地时间7月9日承认,在日本制造的部分汽车废气排放和油耗数据经过“蓄意编造”。日产承诺,将对此次造假事件进行“全面完整的调查”,截至目前,还尚未透露具体有多少车辆将受到此次造假事件的影响。据悉,该数据造假过程并不高明,先是把废气排放和油耗的测试“偏离法定测试环境”,再根据“编造后的测量值”撰写出合格的汽车检查报告。尽管,日产强调此次造假事件是自去年发现车检丑闻后对旗下各业务部门进行志愿测试而揭发的,但不良的动机和滞后的管理,还是让消费者倍感失望。
日产的“蓄意编造”,让“汽车环保造假”再度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
早在2015年9月,美国EPA就揭露了大众集团旗下柴油发动机EA189(2.0TDI)涉嫌尾气排放作弊的问题。在2009~2015年期间,大众集团在全球超过1100万辆车使用这种排放作弊软件,在美国则有超过50万辆。同时进一步的调查和检测发现受影响的还不止柴油车型,部分汽油发动机也发现存在作弊装置。为此,大众不仅要召回1100万辆受影响车辆,还要承受美国法院开出的高达28亿美元的罚单。受大众“排放门”影响,全球掀起了环保汽车打假风波,2015年至今,奥迪、奔驰、宝马、标致雪铁龙、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等多家知名车企先后卷入其中。而国内汽车品牌的排放造假之风也屡见不鲜,部分企业还将其当成了快速发展的“潜规则”。
从召回角度,汽车环保造假意味着产品存在环保缺陷,这与其他产品缺陷的性质一样,都可能损害消费者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只不过反映在环境层面,潜伏时间较长。不同之处在于,环保召回还是防治大气污染的利器,属于国际通用的做法。
面对蔓延至全球汽车行业的环保缺陷,我们该如何应对?笔者认为,从监管角度讲,我国的环保召回制度亟待出台实施。
6月27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对未来三年国家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部署。其中明确指出,要初步建立新生产机动车环境管理新模式——“初步建立事前信息公开、事中达标监管、事后环保召回的新车环境管理制度”。这是继2015年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与环保部随后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实施意见》之后,再次明确建立并严格执行机动车环境保护召回制度。
可喜的是,在7月10上午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毕井泉表示,《机动车环境保护召回管理规定》部门规章送审稿已经形成,正按程序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方面意见,力争年内出台机动车环保召回制度。这意味,半年之后,国内在处理汽车排放造假时,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规可矩,这对于违规企业而言,无疑是雷霆重击。
利剑出鞘,斩断污染。留给车企的时间不多了。希望生产者能够提前响应制度规定,对于存在排放缺陷的产品,积极承担起环保召回的主体责任,并贯彻节能、绿色、环保的发展思路,否则,必将受到严惩。